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江泽飞教授点评吡咯替尼完全获批:十年磨一剑,国产原研乘风破浪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8/10 11:48:24  浏览量:931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1类创新药吡咯替尼获得国家药监局完全上市批准。

近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1类创新药吡咯替尼获得国家药监局完全上市批准。这是该明星药物自2018年获得有条件上市批准后的又一里程碑。从最初研发到成功上市,吡咯替尼历经近十年时间,屡次登上顶尖国际学术舞台,获得全球医药行业同道广泛认可,打破了进口药对国内抗HER2领域多年的垄断,让国人为中国原研的崛起而振奋。更重要的是,上市两年间,吡咯替尼已惠及患者超20000余人,众多家庭因吡咯替尼而重获新生。可以说,吡咯替尼此次完全获批对我国药审改革、临床诊疗和医药创新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此,《肿瘤瞭望》特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对吡咯替尼完全获批进行点评。

《肿瘤瞭望》:2018年,吡咯替尼基于II期研究结果有条件批准上市,伴随着PHENIX和PHOEBE两项大型III期研究的发布,吡咯替尼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完全获批认定,成为我国首个通过优先审评通道上市后,获得完全批准的抗肿瘤创新药。请您谈一谈此次吡咯替尼完全获批的意义?

江泽飞教授:作为我国首个国产抗HER2的1.1类创新药,吡咯替尼是中国学者创新设计的结晶,从I期、II期到III期PHENIX、PHOEBE的系列试验中,每一项研究都基于严谨科学的试验设计,体现以临床患者需求中心的研究思路。
 
吡咯替尼在II期研究中已经看到很好的活性,也看到了对曲妥珠单抗经治以及没用过曲妥珠单抗患者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之后PHENIX研究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当时面临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因为价格昂贵,很多患者用不起,而一段时间拉帕替尼甚至出现有钱买不到的断货的情形,于是我们设计了一项试验,来证明曲妥珠单抗和紫杉治疗失败以后,吡咯替尼加上卡培他滨对比化疗的疗效。在吡咯替尼有条件获批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PHENIX研究成功的曙光。非常有幸,PHENIX研究入选2019年的ASCO 大会报告,PHOEBE研究入选了2020年的ASCO大会报告,这样的成绩证明了前期吡咯替尼取得国家的优先获批,它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此外,在PHENIX的临床设计中,我们既看到了联合比单药的优势,同时我们又有71例患者是用吡咯替尼单药治疗的,所以此次完全获批也能证明吡咯替尼今后单药使用的合理性,以及未来跟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前瞻性。
 
《肿瘤瞭望》:从完全获批的适应症来看,吡咯替尼的适应症范围并不局限于晚期二线,CSCO BC指南也将其列入一线治疗选择。在您看来,吡咯替尼在晚期一线是否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吡咯替尼的医保范围是否也覆盖了晚期一线的患者?

江泽飞教授:今年讨论CSCO BC指南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区别敏感比区别耐药更重要,分层治疗比分线治疗更重要。怎么解释?就是说,一名患者对哪种药物敏感就应该考虑使用哪种药物。而对于患者的治疗线数,有时候在做临床研究的时候,我们需要界定入组的病人是二线还是一线,但在临床的实际过程中,其实我们更需要区分的是早期治疗对晚期的影响。
 
如果患者经过早期曲妥珠单抗新辅和辅助治疗无效,治疗失败后,复发转移后的一线治疗就可以用吡咯替尼。但如果这位病人早期新辅助曲妥珠单抗的治疗效果很好,是停药后复发的,一线治疗的时候可能还选择抗体类药物。因此在指南中,我们更多的是分层治疗,而不仅是分线治疗。我个人一直认为吡咯替尼,其二线治疗的方案在很多一线治疗的病人中也应该有应用的机会。况且我们研发的CSCO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复发转移的病人的一线治疗,患者可能已经新辅用过药,辅助用过药,我们会去测算用双靶、用吡咯替尼、或者新药方案,比较有效率、有效时间、总体花费和自付费用,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性价比相当不错的一个选择。
 
《肿瘤瞭望》:CSCO BC指南与国际指南的一个显著差别在于关注药品的可及性,因而也对中国的临床实践有更直接的意义,今年的CSCO指南将吡咯替尼列为了一线治疗方案之一,同时,国家也批准吡咯替尼按目前的适应症进入医保,您认为,吡咯替尼的医保范围是否也覆盖了晚期一线的患者?

江泽飞教授:刚刚也提到,我们的指南主要强调的是分层治疗,而非分线治疗,所以跟传统意义上线数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对于医保覆盖的问题,我认为对于复发转移的患者,吡咯替尼都应该纳入到医保里面,对病人而言,这才是持续抗HER2的最好体现。并且,吡咯替尼是我们自己的产品,自己定价。正是因为有更好的价格体系和可及性,我们应当赋予其在晚期治疗中应有的地位。
 
《肿瘤瞭望》:作为吡咯替尼PHENIX研究的leading PI,以及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co-leading PI,您怎样看待中国研究者与民族药企的配合,您对中国原研药的未来有何期待?

江泽飞教授:谈到原研药研发,我想讲一讲这20年来的体会。20年前我在美国学习工作时,听到很多新药研究和学术信息。但是,这十几年来,国内的药物主要以仿制和跟随为主,引进国际药企生产的药物,学习国际指南,解读国外研究的数据。近五年,中国的学者有了更多机会走上国际舞台,展现中国的临床研究成果,我和其他几位中国医生参加了国际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讨论和修订工作,更多的专家组织或参与了大型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十年前,我和恒瑞医药的高管讨论TKI的研究策略和步调时,提出国内的新药研发要有自己的特色,临床研究设计应考虑中国病人的特殊情况,以及不同产品的研发节奏,创新性地研发几个更有特色的药物。十年过去了,吡咯替尼成为了这个研发思路的成功案例。在医保谈判时,凭借良好的疗效和可及性,吡咯替尼顺利进入国家医保。在今年的CSCO BC指南中,吡咯替尼凭借其出色的临床研究数据、药物价格和医保支持被列入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的唯一Ⅰ级推荐,这也迄今为止首次国产药在CSCO乳腺癌指南中的地位超越进口药。这势必将改变晚期乳腺癌领域的治疗模式,甚至有望影响国际抗HER2治疗的格局,帮助到更多患者。
 
吡咯替尼的临床研究已经走向国际,PHENIX研究结果也被2019年ASCO收录为口头报告,并已经在英文杂志TBCR(Translational Breast Cancer Research)全文发表。PHOEBE研究在2020 ASCO会议上汇报了试验结果。吡咯替尼在其他肿瘤的探索也在进行中,JCO杂志刊登了吡咯替尼治疗HER2突变晚期肺腺癌的研究,结果依然出彩。
 
“十年磨一剑”,吡咯替尼的成功上市是国内医药企业如恒瑞从仿制走向创新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从“me too”,到“me better”,再到“me first”乃至“follow me”,中国医药从追随到原创走过了漫长的转型历程。这一过程中,中国研究者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希望更多药企像恒瑞那样,从仿制为主到走向创新,以中国癌症病人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具有国际水准的临床研究,将更多好产品推向全世界。
 
专家简介
 
江泽飞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精准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St.Gallen国际乳腺癌治疗共识专家团成员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新药审评专家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