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医生本身就是“药”

作者:  吕雅蕾   日期:2017/4/6 16:29:56  浏览量:2632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要说幸运,我想我需要感谢老天,因为自我第一天踏入医院,真刀真枪的开始学医的时候,就有幸跟随我的导师----刘巍教授,接下来我想亲切的称呼为:刘巍老师,简称老师。

——谨以此文献给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建立两周年

献给特殊节日的特殊礼物
 
跟随您,很幸运
 
要说幸运,我想我需要感谢老天,因为自我第一天踏入医院,真刀真枪的开始学医的时候,就有幸跟随我的导师----刘巍教授,接下来我想亲切的称呼为:刘巍老师,简称老师。
 
记得刚入科(临床肿瘤内科)的时候,老师第一眼看上去就是学者风范,严谨、知性、精致,从她的发型到她的鞋子,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既然严师出高徒,那些年就免不了给老师添了很多麻烦,不论有多少错误,多少不妥当,老师自然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我太多的教诲和帮助,那些不单是理论的指导,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在点滴的日子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老师那些谆谆教导,而是老师对患者的那份大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发现,患者见到老师就像打了兴奋剂。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贫富贵贱,甚至不论有没有读过书。他们从老师的办公室走出来都可以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对未来的治疗重新认识,充满信心,因为大多数患者进办公室之前都是刚刚得知自己患癌的消息,那简直就是噩耗!怀揣着绝望、焦灼、矛盾、恐惧、悲愤、怨恨等等不良情绪的患者,甚至还有家属,老师每一次都需要提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百分之三百的气力和最大的耐心进行倾听和疏导,就这样,一跟就是15年,15年里,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医生就是药”的力量!巴林特小组发明者巴林特先生所说“医生本身就是药”,我第一反应:老师就是药!原来那些患者是吃了老师这剂良药!不由得,一声叹息,我怎么就没有把“医生”和“药”联系起来呢!
 
谈起“医生就是药”,我从老师身上体会到几点:1、医生要有严谨的诊断思维;2、医生要有规范的治疗原则;3、医生要有人文的治疗理念;4、医生更要有慈心、善行。老师做到了!因为我非但能聆听到她在各种学术会议的讲座,更能体会到她在查房、出诊、教学时的亲身践行,她会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要领,每一个前沿结果用于真实的患者的治疗中,这也是我最敬佩我的老师的一个方面。这一点,看上去理所当然,但真正做到其实并不容易,它需要极大的付出,正所谓“知易行难”吧。在老师的行医过程中,我所看到的不单是医生的诊断、治疗,我还看到了医生的大爱与慈悲。比如,老师会告诉患者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患者,手拿一支笔,伏案一张纸,记录下患者应该做的事情,教他如何保留病历资料,如何找到全国最专业的医院,最顶级的医生会诊,尽管患者已然认为老师就是最值得信赖的专家,但老师还是常常以个人名义写好推荐信并且写好所推荐专家的出诊地点交给患者,在她的推荐信中不乏真实地体现了“肿瘤的综合治疗”,也就是现在最为推行的“MDT”,因为那里面包括了病理学家、影像学家、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放射科、超声科,等等。目的只有一个:避免患者走弯路。聪明的患者不仅不会恶化医患关系,相反,会更好地与医生沟通,会更深刻地理解医生的治疗行为,会更积极地参与医疗决策。除此之外,老师也会教给患者家属如何帮助患者,配合医生,大到身心灵的沟通,小到每日三餐吃什么,如何定量,等等。每每交代完毕,患者和家属都是不胜感激涕零,相见恨晚,一副抗战必然胜利的信心跃然而生。这正所谓姑息治疗的一点一滴的体现吧。还记得一位老爷爷,农民,肿瘤晚期,曾经被判“死刑”之后找到了老师,经过治疗,老爷爷日见起色,后来进入复查随访阶段,每次不思茶饭的时候,儿子就会带着老父亲找到老师,经老师一番开导和鼓励,竟然立刻精神焕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刘主任啊!,每次见过您之后,我这一周什么药都不用吃了,吃嘛嘛香。”后来,老人行动不便之后,儿子架着老父亲还来找老师看门诊,因为儿子说:“刘主任比药还管用!”。记得还有一位小姑娘,是乳腺癌晚期,骨转移、消瘦,整日坐在轮椅上,找到老师之前情绪低落,孤僻多疑,老师充满阳光的语言形象和充满信心的治疗策略,让她重新认识了疾病,重新找回了自我。自此,她母亲从学术杂志上影印了老师一张照片,女儿每每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抱着老师的照片倾诉一番,女孩儿说:“刘主任坚定的眼神就会给我力量!”。
 
一直以来,跟随老师查房都是一种享受,有一种如饥似渴般的渴望,学生渴望填充大脑,而患者自然是渴望解决问题。不过老师还真是神了!很多我们眼里“奇怪”的问题,每每查房都会迎刃而解。老师就是这样,对每一个临床症状的观察,每一种治疗方法的考量,怎么形容呢?“深入骨髓”,真得不夸张。面对老师的那份严谨,那份一丝不苟,换来的是患者发自内心的信赖,甚或有些依赖。记得老师办公室里一直挂着患者送来的一幅字:“读书得间”,这是患者对老师最真的表达,也是最高的赞誉。
 
还有一位老爷爷因为癌痛应用阿片类药物,出现尿潴留,我们对症的方法都用了,可患者还是没能顺利排尿,刚要跟老爷爷谈置管导尿的事儿,这时候老师来查房了,站在患者病床右侧的老师,刚刚触诊患者膀胱区,老人说:“刘主任,我想小便,真抱歉,您稍等啊。”,站在病床左侧的我,简直可以说“目瞪口呆”!不会吧!知道老师是患者的强心剂,还真不知道老师还可以是“利尿剂”。这句话也许有些不严谨了,不过当时真的惊到了。自然老师查房的过程除了解决困难,还会“一路欢歌”,这里的“一路”有些夸张,但“欢歌”真的不少,有天查房,她是一位小学教师,在她那一代人接受的是典型的红色教育,那天老师查到阿姨的病室,阿姨早已经倚在病室门前等待了,看见我们过去,说:“刘主任,我要先给您和您的团队一首歌以表达我的心境,毛主席诗词《送瘟神》”,老师瞬间被感动了,阿姨会心的笑了,我想阿姨一定觉得特别温暖,因为她的医生不但懂她的病,还懂她的歌。就这样,医生和患者,相互鼓励着“加油!”。有时,一路查下来,老师也会即兴来上一句,她这么一起头儿,患者会唱的都会唱上几句。还有,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老师查房时候的一些“小动作”,比如微微俯下身询问,轻轻抚摸额头,握住患者的手,最具代表的是小拇指“拉钩”、大拇指“盖章”,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足够传递一份爱,表达一种情,我的理解就是一种信念“我们约好了,一起战斗,一百年不变”。那些年,感受着这样的一种和谐,我懂得医患原本就是共同体。所以,我们的患者家属在老人安然离世后,大多会发来短信告知“后事料理妥当,感谢一直以来的精心医治”,也不乏有家属在患者去世后送来锦旗、敬匾:正道仁心、德被天下术惠苍生……
 
是的,像刘巍老师这样的前辈有很多很多,他们尊重他们为医的选择,热爱他们的专业,践行在每一天每一个患者身上!活到老学到老,无怨无悔!他们都是我们年轻医生的楷模!
 
老师,医生本身就是药!看到您,我懂了。如今,老师继续践行她热爱的姑息治疗事业。在我看来,老师在做“事业”,不如说是“艺术”,她实实在在呵护着每一位患者,真真切切关心着每一位家属,她,精雕细琢,就像艺术家创作手中的作品。这的确是我们年轻医师应该学习和践行的!
 
回首,老师从医已经30年,我有幸跟随老师其中过半的时间,在那些日子里,领略了医学魅力,饱尝了人间五味,老师说到了,更做到了,她将幸运花环带给了每一位患者和她身边的人。
 
跟随您,很幸运。
 
遇见姑息,让爱相随。
 
(作者:河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吕雅蕾)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吕雅蕾姑息治疗刘巍教授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