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小记2019年中国肿瘤大会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8/21 10:26:28  浏览量:176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9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于2019年8月16日-19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举行,

2019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于2019年8月16日-19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肿瘤防治,赢在整合”。36位两院院士与来自全国各地3万余名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商大计,讨论肿瘤学的发展与未来。小编将其中的部分内容结合自己的心得进行记录,与各位读者共享。

 
肿瘤整合
 
多学科交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做热情的开场词
 
樊代明院士指出,在现代肿瘤学的治疗中,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本届大会主题中的“整合”两个字,则很好的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既往,晚期肿瘤和早期肿瘤的治疗手段泾渭分明,即早期接受手术治疗,晚期接受内科治疗。但随着多学科的交叉,一系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使内科、外科、放疗等传统的治疗手段逐渐融合并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不同治疗手段,其适应症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
 
虽然外科治疗手段仍然是早期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但内科及放疗的干预使这部分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改善。通过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替代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得到提高,且复发时间得以延迟;通过免疫治疗进行术前诱导,更多的患者可以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并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机;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放疗及其他局部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内科治疗与放疗、手术的联合,同样为晚期患者,尤其是寡转移患者带来了惊艳的结果。
 
而在内科治疗领域,化疗、靶向、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其他手段同样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并颠覆了既往的标准疗法。可以说过去的5年,现代肿瘤学在“整合”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攻克癌症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I期临床研究

风雨中前进
 
沈琳教授就我国I期临床研究的现状进行报告
 
I期新药的研究往往有大量鼓舞人心的发现,也是创新药物未来上市的“孵育器”。2017年至2018年,我国I期临床研究数目几乎翻倍,且项目多来自于免疫与靶向治疗领域,这与国际研究趋势相吻合,体现了我国I期临床研究的长足进步。但我国I期临床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针对中国人高发的肿瘤如肝癌、胃癌、食管癌及鼻咽癌等的研究数量还远远不够,忽略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和患者的需要。据统计,这四类肿瘤的年发病人数在130万人左右,但其研究数量与肺癌、乳腺癌及血液系统等肿瘤的I期临床研究数目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此外,多数进入I期临床研究的药物均是仿制药,真正的药物创新仍然显不足。尽管中国I期临床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欣喜的是我国I期临床研究起点高,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基于特定生物标志物进行的试验。

人文关怀

厚重生命的宽度
 
医学与人文沙龙就“生命的本意”展开人文思索
 
今年的CCO大会不仅仅在学术的角度对现代肿瘤学的发展进行展望,同时设立了人文专场,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对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是会议的一个亮点。虽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也已经有将近40年历史,但这一理念却没有植骨入髓,更没有成为临床实践的常规,传统机械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是主流。医生面对的是患病的人,而非疾病本身,因此我们应当把与人有关的医学知识、医学技术及人文艺术进行有机整合,一起为患者服务。独走虽快,而众行才能更远。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2019CCO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